行业权威-专业团队一站式购墓
行业权威-专业团队一站式购墓收藏本站
  • 济南陵园网
  • 400-6633-098

    0531-82988098

  • 1对1购墓讲解
  • 免费专车一天看多家
  • 多重优惠
  • 精美礼品
  • 全套服务

400-005-1058

堪舆传说碎片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堪舆传说碎片


坟葬风水宝地子孙发迹之谜

中国古人挺讲究风水的,堪舆术中有一个核心的概念——“气”。“气”是什么?这可是堪舆术上一个挺玄乎的东西。如果借用中国古代堪舆术的概念来描述,“气”就是一种存在,是万物之源,包括人,都是由气形成的。即,父亲的乾阳之精气,与母亲的坤阴之血气,精、血二气相交融,才诞生了人,此即《庄子》中所谓“人之生,气之聚也”。而人为什么会死,则是“气”散所致,“聚则为生,散则为死”,此就是大家常挂嘴边的话,“人活一口气”。

  “气”分生气和死气两种,显阴、阳之别,有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类属性。风水宝地就是有生气之地,得生气的地穴才是活穴,能荫及子孙,是可保江山社稷不倒的龙兴之处。这也是古人,甚至今人都会花大功夫大把钱,请堪舆师(民间俗称“风水先生”)寻找风水宝地的主要原因。

  朱元璋葬父时出现怪异天象

  朱元璋,为什么能开创大明王朝,当上皇帝,朱氏有277年帝王家历,民间传说是因为他祖坟葬得好,父母埋到一块风水宝地上,恰巧这里有王气,是真龙结穴之处。明“吴中四才子”之一的徐桢卿所著《翦胜野闻》记载:帝(朱元璋)父母兄弟相继死,贫不能具棺,与仲兄谋草葬山中,途次便断,仲返计,留帝视尸。忽风雨,天大晦,比明视之,则土裂尸陷,已成坟。

  这段记载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,就是说朱元璋放下扁担的“土裂尸陷”地方,正好处于龙脉上。因为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,结果“平地起坟”,朱家子孙有了帝王命,从此风流三百年。公元1644年灭亡了,则是帝王之气不存,龙脉受伤之故。

  关于朱元璋葬父葬到了风水宝地上还有一个民间传说,当时朱父“尸陷地裂”,得以平地起坟。雨过天晴,朱元璋急急跑出躲雨的寺庙,到原地一看坏了,父亲的尸体没有了,感到十分迷惑,便将头枕在抬尸的扁担上四肢拉开,仰天长叹,等二哥赶回来商量怎么办。

  一个老和尚恰好走过,觉得惊奇:扁担与朱元璋的身体正好构成了一个“天”。不一会儿,朱元璋又侧身翻转,这更不得了了,又成了一个“子”。“天子”现世,此人必贵。果然不出老和尚所言,朱元璋后来当了大明皇帝。

  现代学者吴晗解释“平地起坟”现象

  吴晗著《朱元璋传》则将上述“野闻”又进行了创作,意在解释“平地起坟”的迷信现象:突然间风雨交加,雷轰电闪,整个天像塌下来似的,两兄弟躲在树下发抖。约够一顿饭时,雨过天晴,到山坡下一看,大吃一惊,尸首不见了,原来山坡土松,一阵山洪把坡上的土冲塌了,恰好埋了尸首。

  吴晗是明史专家,他是“无产阶级学者”,可能知道野闻是附会之说,不合毛泽东的无神论思想,才弄出了“山洪说”。虽然合理却不合情,反而不如徐桢卿的记述有趣。

  实际上还是朱元璋本人客观,自己把民间传说给否定了。朱元璋父亲朱五四(朱世珍)死后不到十天,其母亲又死了,接着哥、嫂、侄倒地。《明史·太祖本纪》记载:至正四年,旱蝗,大饥疫,太祖年十七,父母兄相继殁,贫不克葬。里人刘继祖与之地,乃克葬,即凤阳陵也。

  可见,朱元璋父母那块风水宝地不是巧遇,而是乡绅刘继祖看他可怜,动了恻隐之心,看在乡里乡亲的面子上,送给朱家的,也非“天葬”。因为这件事,朱元璋称帝后不忘记恩人,虽然刘继祖已死了,仍给他当了官,特下诏追封他为“义惠侯”,以示感激。

  堪舆大师郭璞解释祖坟葬风水宝地

  一块风水宝地真有那么神奇?神奇到可以让家贫如洗、被迫去当和尚的朱元璋得到万年江山?一下发迹?古代堪舆术认为,其作用是通过“气”来完成的。中国古代风水鼻祖、晋代大学者、山西人郭璞(公元276—324年),在其所著的《葬书》中,阐述了感应原理和作用关系。

  《葬书》中称:葬者,乘生气也。夫阴阳之气,噫而为风,升而为云,降而为雨。行乎地中而为生气,发而生乎万物。人受体于父母,本骸得气,遗体受荫。盖生者,气之聚凝,结者成骨,死而独留,故葬者,反气入内,以荫所生之法也。经曰:气感而应鬼福及人,是以铜山西崩,灵钟东应,木华于春,栗芽于室。气行乎地中,其行也,因地之势;其聚也,因势之止,古人聚之使不散。行之使有止。

  这段话也是中国古代堪舆术的理论基本,字面晦涩难懂。其实,大家也没有必要弄得全明白,知道个大概意思也就足够了:就是埋葬要选择有生气的地方,即所谓风水宝地,有生气才有万物。

  人是气的产物,人体骨骼就是气凝结而成的。人死了,气也散了,仅留下了一副失去生机的尸骨。如果尸骨埋葬在有生气的地方,就会枯骨逢春,灵魂得到升华。所有的人都是父母所生,就如一棵大树,父母是“本”是树干,子孙则是父母在世间的“树枝”。父母的尸骨在地下得到了生气,“本”就会生机盎然,与“本”一脉相连的“枝”也会大大受益,枝繁叶茂,福泽绵长。

  汉东方朔释“灵钟”自鸣现象

 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,郭璞在说理中拿“铜山西崩,灵钟东应”的故事为论据。汉武帝刘彻当政时,未央宫殿前悬着的一口大铜钟出现异象,无故自鸣。刘彻赶紧派人找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东方朔问问原因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记载,“(东方朔):臣闻铜者,山之子;山者,铜之母。子母相感,钟鸣,山必有应者。”东方朔(公元前154—前93年)是西汉早期的辞赋家,很有学问,通过自荐为刘彻赏识从而走上仕途,先后当过常侍郎、太中大夫等职。

  东方朔有点像后世清朝的纪晓岚,诙谐敏捷,擅察言观色,常在刘彻面前谈笑取乐。他的“天地感应”之说吹得与郭璞的堪舆基理一样,天衣无缝:铜钟是山的儿子,山是铜钟的母亲,母子连心,所以铜山崩裂了,钟自然响了。

  三天后,东方朔的话果然应验了:“居三日,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,延袤二十余丈。”

  

  帝王下葬要“寻龙”“点穴”

  风水宝地找好了,即“寻龙”成功了,取穴下葬也还有讲究,要“点穴”,否则同样影响子孙发达。“寻龙”看山势,“点穴”看地形,龙主形,穴主气。穴是什么?就是陵墓置放棺椁的地方,帝王陵寝中叫地宫。有龙必有穴,如果因为筑穴而破了地气,那这风水宝地不是白选了么。因而墓穴的朝向、深浅、下葬时辰、动静都有说法,讲究什么藏风聚气、前呼后应,要交合分明,左右相济,即所谓的左辅“青龙入海”,右弼“白虎驯頫”;前“朱雀起舞”,后“玄武垂首”。

  这些“青龙”、“白虎”、“朱雀”、“玄武”什么的,都是古代堪舆术上的术语,是山势地形与周边环境的特征概括。大家知道这么回事就行了,如果要弄清,那可太复杂了,没有必要。

  古人认为,生气和死气是辩证的关系,同时存在,仅因时序和方位的不同而有异。疑后人假托黄帝之名而作的《黄帝葬经》称:正月,生气在子癸,死气在午丁;二月,生气在丑艮,死气在末坤……

  因为这个原因,过去风水师都随身带有测定方位和时序用的罗盘,就如现代商务人士的手提电脑一样,是堪舆必备工具,通过罗盘可测知龙脉走向和生气强弱。如果葬到了坏方位坏时刻就糟糕了,“凡葬不得吉气,即陷子孙贫贱衰绝”,所以“葬地者可无慎乎”,不能不重视。

  “葬压龙角,其棺必斫”

  有一个民间传说很有意思,武则天当政时官至侍中的郝处俊,死后遭到掘墓开棺之严惩,据说就是葬的方位出了问题。郝处俊下葬后,当时有懂风水的人走过郝的墓地,看罢叹称,“葬压龙角,其棺必斫”。后来郝的子孙犯事,株连九族,郝在地下难逃祸害,果然武则天派去的人把他的坟给挖了,棺材撬开砸了。

  陵墓高大封土防止“泄气”

  历朝历代的帝王为了选得一块可以荫及子孙,保全国运的风水宝地,不惜花费巨资,并当成国是商议。从秦始皇嬴政,到汉高祖刘邦、唐太宗李世民、宋太祖赵匡胤,再到明太祖朱元璋、清世祖福临,无不重视寿宫(陵寝)的选址问题。下葬后,也不能大意,要注意保护地气和龙脉,封以厚土,圆堆“藏金”,不致泄气,这也是后来陵墓都有高大封土的原因之一。

  因为这个道理,中国古代出现了挖人祖坟、断人龙脉的事件多不胜数,故意使坏。而盗墓之所以被世人视为断子绝孙之行为,就是因为祖宗的地气被泄之故,才恨得咬牙切齿。古人还认为尸骨下葬后不可轻易迁移,否则会坏了风水,发迹不了。

  恐坏龙脉朱元璋不敢重葬父母

  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在应天(南京)称帝后,首先想到要把父母、兄嫂的坟迁址,盛装豪椁隆重再葬,并派精通风水的刘基前去安徽凤阳老家勘查。刘基回奏,山川灵气不可动,一动风水就不灵了,会破了朱家龙脉。迷信的朱元璋遂放弃了重葬的念头,选择在原址上修建大型皇陵。张廷玉编纂的《明史·山陵》记载了这件事:

  太祖至濠,尝议改葬,不果。因增土以培其封,令陵旁故人汪文、刘英等二十家守视。洪武二年荐号曰英陵,后改称皇陵。

  因为这个原因,凤阳的明皇陵是没有地宫的,这也是历代帝王陵寝中少有的现象。

  同时,朱元璋狂施皇权,给下葬时连棺材都没有的父母、哥嫂封官加爵,一辈子连饱饭也未吃过几天的朱五四当上帝王,追为“淳皇帝”,庙号仁祖。

  张献忠起义军焚明祖陵“断龙脉”

  在古代所有发了财当了官做了皇帝的人,都会称祖上埋到了风水宝地,这实际上是一种附会。他们向世人所解释的发迹之谜,是掩盖巧取豪夺、滥杀生灵之罪恶的一种借口。而一些子孙倒霉的也不一定就是祖陵风水不好。唐朝的郝处俊遭挖坟砸棺之祸,并不是因为葬的方位不好,压了龙尾巴,而是因为他系唐高宗李治的老臣,生前就强烈反对武则天,武氏一直怀恨在心,生前奈何不了,死后便可以随心所欲了。

  传说朱元璋父母葬到了风水宝地才得了江山。试想,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?朱元璋能够建立大明王朝,是拼杀出来的,是“马上得江山”。

  但朱元璋家祖坟葬到了风水宝地上的说法,过去竟然一直有人相信,崇祯八年(公元1378年)正月,张献忠的起义军攻打到安徽凤阳时,便将朱氏的祖陵破坏得乱七八糟,“焚皇陵,烧陵殿,燔松三十万株”,坏其风水,名为“断龙脉”。

  “郭璞葬母”有科学道理

  从另一方面来说,堪舆师是有一技之长的,相对来说都是古时候的地理学家,对气候、环境较为敏感,不承认风水术有科学道理也不行,不信也不行。风水圈中过去有一个百谈常新的“郭璞葬母”传说:郭母死后,郭给母亲挑选的墓穴距离河边不到百米,如果一发大水坟便会被淹掉,这可是风水大忌。郭璞却敢葬,预言水必退去,时人将信将疑。结果若干年后,河水果然改道了,郭母墓四周都成了桑田,郭璞的名气因此大振。郭璞为什么敢这么断言,无非是他对附近的山川走向、河流分布、气候变化,比别人更了解。

  风水宝地一般人家享用不得不过啊,堪舆真龙结穴的所谓风水宝地,是皇家特权,一般人是不能享用的,否则会遭杀身之祸。史上记载,南朝宋代时浙江有位名叫唐寓之的人,出生于堪舆世家。他在外鼓吹,祖坟有帝王之气,当在他这一代的身上显贵。他不但到处宣扬,而且还招兵买马宣布起事,不久自称“唐皇帝”。当时中国正是大分裂时期,想当皇帝的人不少,乱兵四起。

  宋代当政是刘昱(公元473—477年,在位6年,后为萧道成所杀,贬为苍梧王),哪容一个风水先生与他争天下。结果,“唐皇帝”与刘昱之兵首战即败,被活活生擒遭诛。

  清明扫墓的风水学原理

  这里补充说一下,现在每年清明扫墓大军与春运一般壮观,为什么大家会选择在仲春时节去扫墓?除了郊游踏青的理由外,这里面也与古代堪舆术有关。堪舆术有一个大概的解释,认为子孙能想着先人的归葬之处,就是天人感应的结果。清明前后正是阳气上升季节,《管子·形势解》,“春者,阳气始上,故万物生”,气息交换旺盛,是亡人与活人“心灵感应”最活跃的时候。

  生者去阴宅看看,也是阴阳平衡的需要,会获得一年的心灵平安。而且,古人还认为,生者住所阳宅要时时维护防漏雨什么的,死者所居的陵墓,即阴宅也得定期扫视修理,添土护坡防“泄气”。

  从心理学上来说,这话还是有道理的。从伦理学角度看,后人每年定期祭祀先祖故友,也是应该的,不然连祖宗都忘记了,那不是“忘本”么?还谈什么感恩、孝顺?何来礼仪之邦?

 


扫一扫

关注济南陵园网微信
了解更多殡葬知识

了解更多殡葬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