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权威-专业团队一站式购墓
行业权威-专业团队一站式购墓收藏本站
  • 济南陵园网
  • 400-6633-098

    0531-82988098

  • 1对1购墓讲解
  • 免费专车一天看多家
  • 多重优惠
  • 精美礼品
  • 全套服务

400-005-1058

国外“活人葬礼”成潮流:比死更可怕的,是你从未痛快地活过

国外“活人葬礼”成潮流:比死更可怕的,是你从未痛快地活过

中国向来忌讳谈到死亡。

所有跟死有关的,甚至是数字“4”,大家都认为是不吉利的,唯恐避而不及。

但是外国人们却相反,开始打破这个禁忌话题,甚至为自己提前办起葬礼。

因为他们认为,死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,临死那一刻,才发现自己从未好好地活过。

生日当天,我参加了自己的葬礼

 在英美,葬礼的观念开始悄悄改变,不仅有欢乐派对形式的葬礼,甚至开始流行起活人提前给自己办葬礼。

来自英国的威廉,从事了30多年的传统葬礼,现在正筹备推出活人葬礼项目。

他说,以他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,死者的亲朋好友们在葬礼上所说的话往往非常动人。

但是,当他问到他们:“你会在死者生前说这些话吗?”

 通常的回答都是,不会。

 于是他就想,那为什么不能在人还没去世前办一场葬礼呢?

让死者在还未离开之前,就能听到亲朋好友们真实的心声。

实际操作起来会是怎么样的呢?

 赫布在他的40岁生日当天就参加了一次自己的葬礼。

 赫布是“死亡晚餐”项目的创始人,他鼓励人们在晚餐时,以最轻松地去讨论死亡,因此他被朋友戏称为“死亡先生”。

在他40岁生日时,赫布的好友决定给赫布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日派对,为赫布举办一个“葬礼派对”。

 一开始,他们只想借此搞笑一下,并不是认真的。

 但随着葬礼筹划工作的进展,很快变得一本正经起来。

“葬礼”那天,赫布白衫素裹,躺在一个为他量身定做的无盖棺材里。

 他要在棺材里一动不动躺三个小时。然后,再由护柩者把棺材抬起,放在一个黑暗的屋里。屋里只点一根蜡烛。

“葬礼”时,赫布的一名女性朋友尽管知道这不是真的,但看到赫布躺在棺材里一动不动,还是忍不住哭了起来。

 朋友们开始致悼词。其中一位朋友说,“我担心你永远也不会知道我有多爱你了。”

 赫布15岁的女儿是最后一个致悼词的。

赫布回忆当时的场景说:

“她把手放在我身上,发表了一份感人至深的悼词。在悼词中,她表达了对我的爱,我作为一个父亲对她意味着什么。所有人都哭了。”

 通过“死”了一次,赫布对人生有了新看法。

 他觉得自己就像获得了人生重来的机会一样,知道如何改进人际关系,以及修补过去40年来的一些错误。

其实死亡并不恐怖,恐怖的是,在死亡的那一刻,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。

 有许多话没来得及说,有许多爱还在心里。

 内心相爱却言不由衷的人,因为一方的离去,永远失去了和解的机会。

 

趁着健康,他们正在进行生前整理

 类似英美,近几年,日本正流行着“生前整理”。

所谓生前整理,就是趁着自己正健康,将自己的现有的物品整理好,将自己的身后事墓地安排妥当。

在日本,还有专门的生前整理指导员,上门辅助老人们进行生前整理,或是开办讲座,向老人宣传生前整理。

 日本的整理咚咚团队,有次接到了一个“生前整理”的委托。

 83岁的吉田老太太,因为家里要搬进护理床,所以需要整理来清空一下物品,释放出家里的空间,让生活变得更轻松。

原本快要压垮的书架,一看就是生活隐患。

工作人员和吉田老太太,一起整理一番后,把重的书籍放在最下端,避免了倒塌的风险。

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吉田老太太清理掉了350公斤的衣服,衣物按照季节和类别整齐地收纳了起来。

整个家焕然一新。

在整理的过程中,她找到了埋藏角落的,自己过去的画作,看着看着,她重新又燃起了兴趣,又一次提起了画笔。

生前整理,并不说漠视生命,做结束人生的准备。

 其实是,梳理当下生活,迎接更美好的未来。

 

赖活着,不如好死

 有一集的奇葩大会上,嘉宾丁锐说,自己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临终关怀工作。

 他发现,亲人在对待那些病重、濒死的人时,会把说谎当作善意,永远在骗他们:你会好的、不要紧、没事的。

这样做,看似温柔,实则却剥夺了病人享受生命最后时光的机会。

临终的病人成为了世界上最孤单的人,他可能有许多问题,但却没人听和没有人回答。

以前,我们说:“好死不如赖活着。”
现在,有不少人认同:“赖活着,不如好死。”

台湾知名主持人,傅达仁,是亚洲第一个执行安乐死的人。

晚年患胰腺癌的他,不愿再过睁眼便是药物的人生,他花了65万新台币,远赴瑞士,主动求死。

他还曝光了自己安乐死的全过程。

面对镜头,他微笑着,向世界举杯:“再见。”

在遗言里,傅达仁说人,活着,应该“年轻时奋斗向前,年老时喜乐再见”。

 他更豁达地安慰家人:如果你心里有我,死亡就不是离别。

如果说,笑靥如花、努力成长,是生命最初的模样。

像傅达仁这样清醒而体面地离去,则是生命告别应有的样子。

遗憾的是,很多人既没有痛快地活一场,也没有体面地死一次。 

 

只有正视死亡,我们才能更好地活着

 人类世世代代寻找生命的意义,或许死亡就是答案。

正因为有一个终点,人们才会不懈努力在到达终点前完成自己人生目标。

“苹果教父”乔布斯就说,记住你即将死去,你才能选择最有意义的生命。

乔布斯曾在一次演讲中说,自己早晨,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:“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,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?”

如果答案连续几天是否定的,他就会重新考虑自己未来的方向。

通过将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活,在56年有限的人生里,乔布斯活出了足够精彩的人生。

一个人,怎样对待生,就会怎样对待死。

对生之懦弱,造成了对死之恐惧。

心理学家欧文·亚隆接触过一个晚期癌症患者团体。

团员们沮丧无助,直到一位女性成员站出来。

她说:“我已经决定了,毕竟有一些事情我还能做,我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如何去死的好榜样,通过我自己充满勇气和尊严地面对死亡,我能给孩子们和朋友们做个好榜样。”

病患们开始做力所能及的事。

与亲人长谈,解决彼此的误解和麻烦;把人生的计划从以年为单位,过渡到了以天为单位。

他们决定不再考虑什么时候死,而是想着明天怎么活。

欧文·亚隆认为,对死亡的恐惧常常与人生虚度的感觉紧密相关。

你越不曾真正活过,对死亡的恐惧就越强烈;

你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,也就越害怕死亡。

过好每一天,就是长寿;不留遗憾,就不怕赴死。

没有人知道是否真有“来世”。

但至少我们要善待现世的每一天光阴,做你想做的事,爱值得爱的人,才不负美好时光。

——摘自“原创:小助手 整理生活”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扫一扫

关注济南陵园网微信
了解更多殡葬知识

了解更多殡葬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