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中国墓地现状
中国在城乡实行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墓地政策——公益性墓地和经营性墓地。前者是为农村村民提供的公共墓地,不收取墓地建设和土地使用费用;后者则是城镇居民的墓地,为有偿供应。改革开放后,人口开始自发往大城市聚集,受传统观念影响,大多数中国人都讲究“入土为安”,希望去世后能葬进一块专属的墓地,然而,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墓地审批的收紧,近几年中国的墓地资源越来越稀缺,城市墓地逐渐供不应求,价格也快速飙高,而这一时期,经营性公墓也得到了迅速发展。据中国民政部数据,由民政局管理的公墓数量,从1985年的24座,1995年的209座到2012年的1597座,增长了66倍,截止2017年底民政部门管理的公墓1420个。
中国最大的殡葬服务提供商福寿园财报显示,2017年,福寿园墓穴的平均售价达到10.24万元/座,比上年增加1.5万元。其中,最高档的墓地平均售价达到42万元,比上年增加近10万元。福寿园2018年8月底发布的中报业绩显示,2018年上半年,福寿园实现收益总额约7.89亿元,较2017年同期微增约2.5%;实现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约2.62亿元,同比增长约14.6%。值得注意的是,2018上半年福寿园的毛利率下滑为60.27%,而净利率则进一步上升。
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现有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大型城市很多公墓都出现墓地紧缺,开始限售墓位。
二、墓地的性质及法规
中国法律对土地有明确而严厉的规定,土地只有两种所有制,即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。土地不能自由买卖,只有国家可以征用农民集体土地。所以,墓地不能买卖,只能租用。在《公墓管理暂行办法》中有这样的规定:公墓墓区土地归属国家或集体所有,丧主不具有自行买卖或者转让的权利。换言之,国家对经营性墓地(指为城镇居民提供骨灰安葬并实行有偿服务的公共墓地)只是让渡了使用权,墓地经营者经营的也只是这种让渡了的使用权,因此消费者所购买的也是墓葬用地的使用权。
1992年的《公墓管理暂行办法》明确规定,经营性公墓的墓穴管理费一发性收取最长不得超过20年,但并未对公墓使用期限作出明确规定;1997年国务院的《殡葬管理条例》首次规定墓穴是有使用年限的,具体年限由省级政府规定;而1998年民政部出台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意见的通知》则规定,今后墓地和骨灰存放格位的使用年限原则上以20年为一个周期。
三、墓地供给的趋势
我国是全球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,每年的死亡人口数也居世界首位。2018年统计数据我国总人口13.95亿,死亡率7.13‰。随着我国总人口数仍不断攀升,且老龄化比例持续增高,每年的死亡人数会有进一步升高,预计2020年之前会突破千万。
但是全国开始收紧墓地资源供给,民政部门管理的公墓数量从2014年的1598座降到2017年的1420座,而通过审批的营业性墓地难以填补日益增长的墓地资源的需求,以南京为例,南京市最后一批规划审批了普觉寺和隐龙山等墓园后,自1990年至2017年,至今没有新增过墓园用地。目前南京市有户籍人口685万人,全市有大小各类墓园187座,包括17家经营性公墓和170家公益性墓园和骨灰纪念堂,占地只有2000多亩。近10年南京市的死亡率6‰、每年死亡人数为3.5万人测算,南京现存经营性公墓用地不足400亩,如果继续建设传统型墓穴,最多还能使用5年。
随着死亡人数的增长,墓地资源供给不足,可以预见将来中国的墓地价格将会持续增长。2017年,福寿园墓地单价却由8.74万元提升到10.24万元,涨幅达到17.16%,2017年广州房价涨幅也才16.9%,由此可见墓园还有广阔的提价空间。
四、新型的生态葬
眼看着中国墓地资源越来越紧张,2016年2月,民政部、发改委、科技部和财政部等下发《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》,开始大力推广生态葬。生态安葬主要包括树葬、海葬、花坛葬、壁葬、草坪葬等绿色生态殓葬方式。
根据调查结果显示,中国的一、二线城市生态葬开始逐渐受欢迎。近年来,北京市出台多项政策,对骨灰撒海等自然葬进行补贴,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了自然葬。据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,2017年,生态葬已经占北京全年总的安葬量的44%,每年的增幅还在上升。
1991年3月19日,上海首次举行骨灰撒海活动,当年撒海骨灰数为287盒。此后,这一数字稳步上升,2001年冲上1000,达到1021盒。此后几年,上海海葬数每年增长10%左右,2009年历史性地超过2000盒,2017年达到3464盒。
更多资讯
济南陵园网
www.jnmudi.cn